2010年2月8日 羊城晚報/金羊網 中國

中小學生性知識教育幾近空白,情竇初開的騷動多靠“自學成才”

兩性關係

先成人而後方能成才,而現實往往是既未成人,更未成才 黃偉江 攝

羊城晚報記者 陳學敏

本報對廣州某中學一女生自拍“激情視頻”在學生中流傳的報導(詳見2月5、6日a3版)引起讀者和網友的熱烈關注。事件之外,是一個談論了多年的老話題———社會、學校、家庭,該如何看待這些半大的孩子們挑戰傳統尺度的“極限行為”?又該如何陪伴他們度過這段懵懂騷動的青春期?

採訪中,記者得到一組數字:八成受訪高中生承認“目前有男朋友、女朋友”,其中近三成贊成“一夜情”;九成中小學生不知道學校必須開設青春期健康教育課程;五成學生至今未正式上過一節“性教育”課……

“前衛”和“個性”早成當下青少年的標籤,儘管他們的很多言行至今不在主流傳統觀念的接納範圍內。現實告訴人們,或許他們真的沒有錯———“大人”們常常在霧裡看花,用自認為清晰其實卻很朦朧的方式面對同樣懵懂迷茫的、別人的青春,並從未覺得這有什麼不妥。

特別是目前體制下的教育方式,“教書育人”的模式幾十年未變,但教好書,就一定能育好人嗎?

現狀1

中小學“性教育”

一直“似有似無”

2008年12月,教育部下發《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學校要通過學科教學和班會、團會、校會、升旗儀式、專題講座、牆報、板報等多種宣傳教育形式開展“健康教育”。“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到高中三年級,學科教學每學期應安排6-7課時,採用多種形式,向學生傳授健康知識和技能……”

按道理,接受12年的“健康教育”後,基本可以達到教育部對青少年的性教育初衷,但恐怕難以如願。“12年中小學,我只上過一堂'健康教育'課,而且是老師抽空講講,無作業、無考試,什麼內容已不記得了。”一位高三在校生如是形容他的“健康教育”經歷。更多學生對於記者提出的問題表現陌生:“健康教育課?從未上過!”,“生物課算不算?”

曾經有師範學生在她的QQ空間裡描述在學校當實習老師的經歷:“一次上生物課,講到青春期生理衛生的時候,因教材內容涉及性知識,我頓時瞼紅心跳,甚至不敢抬頭看學生。講完課檢查學生筆記的時候,看到有學生這樣記錄———'膀胱的作用是儲存尿道'。該生也很委屈,指黑板。原來,是我因為心慌,將'尿液'寫成'尿道'了……”

健康教育融入生物課程,體育老師講授生理衛生……這是記者走訪廣州近20所中小學得到的初步印象。其中,接近半數學校或以班會、或以自習將“青春期健康教育”一筆帶過。“健康教育課'讓位'給英語、數學等主課課程已見慣不怪。”廣州越秀區一中學教師對記者坦言,升學壓力面前,健康教育一直都“無關緊要”。

現狀2

“正道”求知很難

自學也能“成才”

記者發現一個怪現象:小學低年級裡,男女生混合同坐,女生文靜,男生好動,有利“取長補短”。然而到了五六年級,男女生之間就被劃了界限,離行離列,彼此不可“跨界”。到了中學,男女生之間稍微有一點“曖昧”,立即就會受到學校、家長的“高度重視”:“你不許這樣,他不能那樣……”,行為如囚犯一般被規範。

顯然,學校、家長的“如臨大敵”並沒有讓孩子們屈從。在條條框框裡,他們活得很“自我”。

“現在沒有'仔'(男朋友)好'瘀'(丟臉)。”Iris是廣州一中學的初三學生,她自豪地告訴記者,初中三年她“正式”交過的男朋友有4個,至於追求者以及“玩一玩”的更不計其數。 “有男仔追證明有魅力,比起成績好更'威'。”

“大家聚會的話題一般是'男女朋友'、'黃段子'。談學習、談理想?會被人笑老土!”昨天,記者登錄廣州某中學高二級的QQ群,群主“mrc”透露,他所在的年級有80%的男生女生處於“熱戀”。 “這只是公開數字,還不包括玩'地下情'的。”

即便是在眼下這個時代,在面對“我是從哪裡來的?”這個簡單而基礎的“性常識”時,多數父母仍是無言以對。絕大多數這類提問都被害羞的父母以各種“故事”和藉口敷衍了事。更有些家長認為性教育越早、孩子產生性意識就會越早,因此從來不跟孩子討論性話題。

在學校、家庭如此“封閉”的環境下,孩子們是如何“自學成才”的?記者曾對某中學200位高中生,100位初中生作問卷調查,發現當中竟有187位學生曾瀏覽過色情網頁,170位看過限制級影像,比例驚人。

時下不少青少年把性行為當成一種“時尚流行”,以自身性經驗相互比較為傲。記者對一個56人的高三班級的調查顯示,20人認為“一夜情”沒有什麼不對。在表示已經有過“性經歷”的18人當中,有5人更是在初中階段就嘗試過,在性行為中有使用避孕套習慣的,比例少得可憐:10個人中找一個都難。

思考

高考指揮棒下

只“教書”難“育人”

每當青少年出現“過火”行為,外界首先就會斥責肇事者,此次“熱舞視頻”也是如此:男生被學校記過,女生每天都要忍受來自身邊同學的非議和“注目禮” 。

但捫心自問,孩子們真的錯了嗎?該女孩的一位4年同窗好友告訴記者,從初三到高一,他們沒上過一節健康教育課,父母也從未與他們聊過相關事情,“一切都是在'戀愛'後自學”。他表示,4年來,他第一次發現學校除了學習、考試以外,如此反復強調“做人”、“道德”、“操守”等字眼,竟是在“視頻”事件之後:“老師多次召開緊急會議,班會上反復強調、期末考試前也一講再講,放假前校長也對此事破天荒地進行了長達半個小時的講話……”學校的突然“覺醒”,令學生們此時才“恍然大悟”:應該怎樣做人、什麼是自愛,什麼是法律……

其實,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學校的尷尬並不比學生少,“家長要成績、教育部門要成績,一切都是為了中考、高考、為了孩子們的前程!”於是,“可有可無”的課程“能免則免”,“無關緊要”的教導可省則省。

該校一位老師向記者展示了高一學生一周的課程表:從語文、數學、英語,到歷史、生物、地理、政治、物理、化學、歷史……密密麻麻如車輪戰。 “現在連主科課程都不夠時間上,到了高二高三基本上體育課都要免掉了,誰還有心思、有時間去上不用考試的課?”

今年1月11日到2月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先後召開五次座談會,聽取各界人士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初稿的意見和建議。溫家寶強調,我們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要敢於衝破傳統觀念和體制機制的束縛,在人才培養、考試招生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

事實上,“德智體”全面發展是個幾十年前就有的概念,只不過早已被“不考的科目可有可無”所取代。溫總理的話或許正傳遞出一種信號:應試教育的機制不改變,我們的孩子可能永遠無法走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良性軌道。

探索

免費“性教育”

吃盡“閉門羹”

“學校的生理衛生課上,盡是一些性病、艾滋病等圖片,好恐怖!”採訪中,一位初中女學生如是形容她對唯一一次性教育課的觀後感。學校一直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性是可怕的,不要亂碰!

“學校、家長的性教育其實是'守貞教育',當孩子有一定認知之後,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事與願違。”作為多年的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研究者,廣州青年文化宮青年中心主任王嘉對現時的性教育方式很不滿。

她認為,“性教育”應從三個層面上解析:男女的性別屬性;男女不同的社會角色以及性行為。“其中,社會角色及性行為的指引是目前性教育當中最缺少的,但這卻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作為青少年唯一的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廣州市青年文化宮青年中心面向中小學免費開展的性教育課程卻一直遭遇“閉門羹”。“目前只有一所民辦中學願意接納我們,公立學校則覺得我們的話題太敏感而大門緊閉。”

對於學校性教育的師資,王嘉同樣憂心忡忡:大部分學校一般由校醫、班主任甚至體育老師兼授健康教育課程,“教師專業性不夠,會使學生難接受。”

■鏈接

國外:性教育從娃娃抓起

美國:從小學一年級起就開始傳授生育、兩性差異、個人衛生、性道德等知識。最近10年裡,有1/3的學校增加了禁慾的教育,提倡將性行為推遲到婚後,並會告訴學生實行安全性行為的做法。現在已在全美14個城市32所公立學校中建立性諮詢室。在諮詢室裡,主持回答諮詢的也是孩子。其內容對教師和父母都保密。

英國:通過立法規定必須對五歲的兒童開始進行強制性性教育。所有公立中小學根據“國家必修課程”的具體規定,按不同年齡層劃分為四個階段進行不同內容的教授。

國內:青少年“門”事頻發

年年都有“門”,去年特別多。很多“門”都是和中小學生有關,而且一個比一個刺眼。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件?

“摸奶門”:2009年6月底,網絡上熱傳著一段視頻:課堂上,浙江慈溪某職高一群學生圍著一女生,集體摸其胸部。

“脫褲門”:2009年7月3日,中午午休時間,北京某中學幾名男生在教室內脫下了一名女生的衣褲,視頻畫面中可以看到兩名男生一邊說話一邊隔著衣服摸女生胸部。警方隨後介入調查。

“扒衣門”:2009年7月,這段長達7分鐘的視頻中,東莞一群男女在黑夜中毆打辱罵一個十多歲的女孩,不但威逼她脫去衣褲,甚至還要她做出極為淫猥的動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x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